台灣衡器產業發展策略分析
2014-08-11
依據經濟部標準檢驗局營業許可執照資料庫的資料統計,法定計量儀器各大分類品項占有比率中,衡器廠商(地秤、法碼、電子秤、電子式衡器顯示器、電子秤顯示器、身高體重計、台秤、案秤增錘、自動定量器、自動指示、電子數字式溫度計、數字顯示器)占有比率最高,約達49.19%,由此可知,衡器廠商是我國法定計量產業發展的主力製造行業。
依據國貿局進出口貿易統計庫的統計結果,衡器(質量量測器具、定量包裝器、電子式衡器及非電子式衡器、法碼、增錘、地秤)的全球貿易總值從2000年的5,657萬美元緩步下滑至2010年的4,001萬美元,而出口金額則從3,985萬美元下降至2,309萬美元,可知台灣衡器業的市場開拓有停滯不前的現象。再者,衡器品項對全球市場出超金額從2000年的2,312萬美元下滑至2010年的617萬美元,而對中國大陸市場的入超金額則從137萬美元增加至601萬美元,可知台灣的衡器製造業呈現國際競爭力衰退的局面,且飽受中國大陸業者的威脅。
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團隊曾於2011年拜訪國內主要衡器廠商,了解廠商在研發及市場層面所面臨的問題與未來發展方向,以下將衡器廠商區分為電子式非自動衡器、非自動衡器以及電子式非自動衡器等三類加以說明。
1. 電子式非自動衡器(商用電子秤)
在產品研發方面,廠商未來著重在外觀設計與多功能性(如製作統計報表功能、印刷條碼功能等)的結合。目前,廠商一方面計畫邁向醫療器材業用秤發展,希望藉由高技術門檻來提高進入障礙,培養自身的競爭優勢,另一方面則積極發展機電模組(顯示器加荷重元之準系統),藉由標準化的公訂規格加強下游對廠商的依賴程度。而當前面臨的課題則為欲發展多功能性產品,需與其他業界進行異業合作,但商用電子秤屬於多樣少量型產品,並不具有規模經濟的效益,再加上外部研究機構對電子秤產品了解不如製造廠商,導致產學合作研發機制難以成形。
在市場拓展方面,除了型式認證較嚴格的歐洲市場、泰國等東南亞新興市場,以及國內市場之外,未來將更進一步鎖定進階使用者(如:醫院及綠建築產業等),朝向高附加價值產品市場邁進。面臨的課題為傳統市場用公交秤多為彈簧秤(機械秤),再加上中國大陸低價產品傾銷,品質良莠不齊,使得國內商用電子秤市場不易拓展。未來應將衡器產業納入台灣製造標章制度(MIT),給予消費者購買產品時能有參考資訊,並有所區隔。
2. 非自動衡器(機械秤)
俗稱彈簧秤的機械秤屬於極端成熟的產品技術,未來研發方向僅能聚焦於發展特殊利基市場,如:無法供電的農場用途、農漁產品傳統市場、捕魚業等,希望能透過機械秤基礎功能的提升,來創造附加價值。另外,發展高品質的彈簧及齒輪結構零組件,提升產品使用壽命也能提高消費者心目中的願付價格。然而,目前面臨的最大課題為受到電子秤技術的威脅,機械秤技術可應用的範圍相對限縮,降低了廠商研發投入的意願。
在市場拓展方面,產品路線以少量多樣符合客戶需求為主,以數量而言銷往東南亞較多,高位階產品多銷往歐美市場(鄉下農場等)。而面臨的課題為國內市場受到商用電子秤及自中國大陸進口低價產品的威脅,市場占有率已縮小且國內市場無法與大陸產品有所區隔。未來應將衡器產業納入台灣製造標章制度(MIT),給予消費者購買產品時能有參考資訊,並有所區隔。
3.電子式非自動衡器(定量包裝機、重量檢測機等工業用秤及地秤)
研發方向著重在發展符合工廠生產線需求的計量系統產品,如:結合重量檢測選別器及定量包裝機的自動配料系統、結合ETC的卡車地磅系統等,並以生產線設計等加值服務提高消費者對於產品的信賴程度。面臨的課題為以組合各種機電模組的系統性產品易被模仿,待大陸廠商技術較成熟後,無法維持長期競爭優勢。另外,廠商本身的產品技術層次優於外部學研單位,產學合作機制難以成形。再者,國內無衡器專業研究單位,目前相關研發法人雖能提供標準化相關知識,卻較無法提供廠商在專業領域的技術資訊。
在市場拓展方面,廠商需兼顧客製化經驗與系統整合的專業能力,未來可朝高附加價值系統導向的歐美市場,以及需求相對容易滿足但價格較低的中國大陸市場發展;相對於此,地秤(地磅)則由於體積和規格的限制僅於國內市場服務。就面臨的課題而言,首先為國內市場上的廠商集中度高,同質性產品競爭激烈,無法賺取合理的報酬;其次為無各國計量儀器市場調查報告,難以了解各國市場需求,導致廠商有心開拓卻不知市場在哪的窘境;其他還包括無法取得歐美型式認證標準及手續資訊等問題,譬如:產品上市前,會先透過各國代理商到當地做結構或性能測試,但產品沒通過測試時無法透過代理商了解確切的因素,無從對產品進行改善。
依據我國《度量衡法》第二條第四款的定義,法定計量儀器意指:「為確保交易公平、維護大眾安全健康及環境保護等目的,由經濟部標準檢驗局所指定的供交易、證明、公務檢測、環境保護之用,或與公共安全、醫療衛生有關之度量衡器」。隨著經濟成長及社會安全制度的健全發展,各種產業對計量標準與準確度的需求與日俱增。尤其在國際貿易熱絡的當今社會,商業上的合約記載,甚至是物品的交易,皆必須有適當的計量標準與準確度,才能維持公平合理的秩序。文:魏聰哲(中華經濟研究院 第三所助研究員兼副所長)。摘自:台商網 - 全球台商e焦點電子報